新闻中心

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常见问题 >

2025桂林艺术节:风云变幻,戏剧重生

2025-11-05 10:17

光明日报记者 王金文 周世兴 榕湖漓江畔,戏剧的光芒穿越岁月,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、国度与世界融合的生动画卷。 10月24日至11月2日,2025桂林艺术节以“风景变换”为主题,为全国山水艺术上戏,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。 桂林,素有“抗战文化名城”之称,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名城,以天地为幕,以山水为平台。一周多时间,呈现出一幅多维度、立体化的文化艺术画卷。 回顾西南戏剧展传承戏剧精神 “戏剧也要对时代负责,艺术家的创作一定要创新,要贴近真实。”开场,在轰鸣的枪声中,演员们的呐喊,把观众带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刻。一群文化人从祖国各地齐聚桂林,用诗词戏剧唤醒沉睡的灵魂,抚慰抗战的战火。 抗战时期,桂林是文化战争的重要阵地。当时,桂林有新闻机构十余家,报纸二十多家,印刷厂数百家,书店170多家,文化团体近200个。一大批文化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。 舞台上,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。桂林本地人创作的桂林歌剧《破阵》,全景式地展现了桂林“文化抗争”的惊人画卷。该剧呈现了张舒、徐悲鸿、马君武、欧阳予倩、田汉的故事,再现了他们为世界著名的“西南剧展”贡献力量的峥嵘岁月。致敬的同时回顾历史,广西戏曲艺术体现了新时代的新活力。 “作为桂林戏曲爱好者,很高兴能在桂林艺术节上看到如此高质量的桂林地方演出。” 75岁的桂林戏迷李女士在演出后难掩激动之情。 “游戏文化底蕴令人惊叹,他们用艺术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。” 作为中央美院“中国戏剧创作呈现计划”的首部作品,话剧《北京人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央美院与西南戏剧展的历史渊源。 “曹禺的《北京人》是西南戏剧展览文脉的延续,这部经典剧目被带到了桂林艺术节,曹禺笔下的时辰购置完美地体现了桂林的美丽风景,是一种通过艺术向人们收费的精神传承。”话剧《佩奇》导演曹岩“吴曼”、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主任说道。 桂林艺术节组委会主任、艺委会主席、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蓉表示:“文化先烈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。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继承了他们的精神,不断为桂林的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。” 转身——山水之间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以古老的南门楼和两江四湖的美景为舞台,高跷巡游木偶时常与游客互动,为诗情画意的景色增添了一抹俏皮的色彩;艺术与生活深度融合的山水艺术市场,让大众在青山绿水中沉浸在桂林文化之美;艺术讲堂、戏剧教育等特色活动让艺术与教育悄然融入自然风光。 2025桂林艺术节美与艺术的全面展示不仅仅局限于舞台,而是深入到整个演出体验。 作为2025桂林艺术节的开幕剧,京剧《戏舞》开创了京剧技法与现代禁毒题材相融合的先河。风雷京剧团青年导演宋天朔在创作中让传统艺术用现代方式“说话”,让锣、京剧鼓、鼓、花脸、唱腔与现代音乐共存。 “观众可能很难想象京剧有悬疑、警刑、动作,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。”宋天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如何巧妙地完成“跨界”时解释道。 “我们把戏曲的写意与戏剧的戏剧冲突结合起来,元素融为一体。d 以服务于整体叙述的呈现方式。观众看完后不会觉得是大杂烩。” 音乐剧《少年狮子》、新媒体融合剧《石头》等作品依托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,在“山剧场”、“洞剧场”、“水剧场”等特色场馆演出,打破了传统舞台的界限。通过技术方法和表演形式的创新,将桂林山水之美与表演艺术完美融合。 2025桂林艺术节将艺术创作、戏剧生活、互动体验、消费娱乐融为一体,推出涵盖“吃、住、行、购、娱”的数百项文旅消费优惠,让市民、游客在青山绿水中沉浸在艺术之美中,解锁“山水+艺术”的城市新生活方式。 中外戏剧交流增多促进文化对话 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由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团队呈现的《工匠的仲夏夜之梦》出现在桂林玉山公园的“山剧场”。悬崖为幕,石阶为座,掌声、笑声此起彼伏。 “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真是一次美妙的体验!”导演迭戈·佐萨亚告诉记者,舞台后面的山脉在灯光的照射下非常震撼,整个表演效果非常好。 “桂林艺术节坚持面向世界举办艺术节,不仅展示了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创造力,还引进了国内外高水平的演出。”桂林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。虽然语言不同,但人类的情感共鸣是相同的。本届艺术节上,来自中国、格鲁吉亚、希腊、俄罗斯、美国、英国六所戏剧学校的师生献上了六场风格各异的演出,为艺术节增添了浓郁的国际气息。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演出的话剧《一个简单的故事》吸引众多观众沉浸在拟人化动物的想象世界中。 “桂林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,也给了我新的能量,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是一种新奇的体验。”演员德米特里·加夫里洛夫说道。 美国敖城大学戏剧学院在桂林奇克斯“洞穴剧场”上演话剧《154种方式说我爱你》。 “在这个洞穴里表演是一次特殊的经历。我们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吸引,被它的美丽和文化所震撼。”导演克里斯·库斯说道。 “从爱丁堡到阿维尼翁,桂林艺术节正在从中国风景走向世界舞台。”浩荣相信桂林艺术节已经成为一座桥梁,连接历史与未来、传统与变革、国家与世界——这或许就是“花镜”主题的深层含义。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1月03日第09页)

相关推荐

  • 新闻中心
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+86-765-4321
    [email protected]
    +86-123-4567
    天朝天堂路99号